沁水县后马元村大力改善人居环境——
“厕所革命”造福乡村
□郑璐“厕所革命”造福乡村
“林胜,快来给我家这个卫生间的设计出出主意,这几天就要开始动工了。”穿院而过,东侧一间小房内,今年52岁的李小勇正在腾空的房内设计着厕所的改造。
“这位置真不错,还连着热水器,等天冷了,还能洗个热水澡。趁着天好,有啥需要帮忙的跟咱们说……”村委会副主任王林胜热络地说道。
前些天,沁水县土沃乡后马元村,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对自家的厕所进行着改造。
“厕所虽小,民生重大。如今的农村早已不是过去的样子。”走在村内,整齐的房屋、多彩的壁画、平坦的小路让人感觉一新,市检察院驻后马元村第一书记、工作队队长秦飞带着记者聊着这个村子的变化。
“办好‘厕所革命’这件事,是我们后马元村做好旅游的重要基础。”刚忙完村内事的后马元村党支部书记尉金山匆匆赶来介绍道,后马元村地处县域边缘地,曾经是登记在册的贫困村。全村下辖后马元、可封、羊茹、高家4个自然村,有216户562口人,多年来年轻人外出打工,年纪大的在家靠种地为生,一年下来口袋里也落不下多少钱。
“随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建成并投入使用,乡里开始推进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,很多沿线的村庄因此富了起来,这让我们也看到了生机和希望。”尉金山兴奋地说,周边南阳村有抗大太岳分校,杏则建有康养小镇,西文兴村有柳氏民居,而位于核心区域的后马元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地域特色,乡里为其确定了打造“家国文化小镇”的发展方向。
“你也看到了,我们村基础环境一般,没有好的环境,别提发展旅游了,老百姓自己都过得不舒服,谁还会来投资、旅游呢?”穿巷而行,村内的环境让尉金山眉头紧锁,心里的焦急全写在了脸上。
“特别是曾经家家户户门口都是旱厕,夏天臭气熏天,冬天冷风到处钻。”一旁的王林胜也回忆着。
因此,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势在必行,而“厕所革命”则放在首位。当尉金山把这一想法在村民委员会中提出后,立刻引起了大家的讨论:
“没有地下管道,安装上马桶,粪便也排不出去,没意义。”“天冷了,上冻了怎么办?”“这就是个形象工程。”……
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,尉金山都听了进去,结合这些意见,尉金山更下定决心:必须让家家户户真正能用上水冲式厕所、村内建起旅游公厕。
然而,这项工作做起来哪有那么容易。一直以来,后马元村缺水、少气是发展中的硬短板;而村民们的不理解则成了软短板。
2019年7月起,后马元村开始找技术、要资金、寻政策,在各单位的支持下,村里的自来水老旧管网换新,雨污管网开始建设,集中化粪池建成,随后,赶上了全乡煤层气入户全覆盖的好时机,还实施了户厕保暖提升项目。同时,为了让村民们看到“厕所革命”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,党员干部带头改厕,改给群众看、带着群众干;对于不理解、不支持的群众,党员干部给大家做思想工作,带着他们看改厕的效果。
“不仅如此,我们在加强雨污管网建设质量的同时,对每户厕所建设质量也严格把控,不达标坚决不验收。”尉金山说,村里还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签订了专业化的粪污治理协议,实现了市场化运作,真正让农村“厕所革命”“改一户、成一户、用一户”。
“拆掉了门口的旱厕,在家里一间闲置的房间修起了卫生间,厕所上下水都通了,冬天还能洗个热水澡,干净卫生还方便。”作为村干部,王林胜带头在村里第一家拆旱厕、改户厕。走进他家的卫生间,洗手池、马桶、热水器一应俱全,而这,已成为村里改厕的“样板房”。目前,在雨污管网铺设完毕的自然村中,已有52户村民主动改厕,用上了抽水马桶。
“在改厕的同时,我们还先后投入30多万元的专项资金,对4个自然村的墙体立面进行改造,硬化村级道路、田间道路,路灯亮化安装。”秦飞说,作为帮扶单位,他们也全力以赴给予人力、物力支持
行至村口远眺,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仿佛将村子和天空分成两个部分,两棵青翠婆娑的古松点缀其中,煞是好看,一侧通往山间蜿蜒的慢行步道,也时不时迎来游客步行前往。
“下一步我们将重新硬化道路,种上绿植,将房屋粉刷一新,到时候这里将更宜居宜游,让乡村美带起一条农家致富路。”尉金山谈着发展计划,对未来充满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