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态立县 绿色发展
本报讯 去年以来,面对新冠疫情多轮冲击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,陵川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,坚持绿色发展方向不动摇,制定扎实稳住经济41条一揽子政策措施,超额完成34项省市县重点工程项目年度建设任务,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在合理区间,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积极成果。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、全国康养旅游百强县、国家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等多项“国字号”荣誉,成功蝉联“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”“省级双拥模范城”,被评为全省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、省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。
狠抓综合治理,生态基础全面夯实。扎实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七大攻坚行动,全面启动黄河流域陵川县丹河支流生态修复工程,完成鸿生化工工艺尾气回收、金隅冀东清洁运输超低排放改造等项目,新能源发电总量同比增长51.6%,“气化陵川”覆盖人口15.7万。全年新增造林面积7200亩,种植各类树种145万株。二级以上天数达314天,首次实现全年无重污染天气,两个地表水市考断面达到Ⅰ类标准水质,土壤环境安全可控,连续七届荣登美丽中国·深呼吸小城榜,绿色低碳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。
强化龙头引领,文旅康养持续领跑。举全县之力高质量完成王莽岭景区整治提升“7·30”交账工程,“一带六区”形象初成,获评全国首批、全省唯一“国家级避暑旅游目的地”。高水平承办2022中国·山西(晋城)康养产业发展大会分会场活动和首届围棋起源地名人之家邀请赛,全国首条智慧化旅游公路引领公路旅游新风潮,“七彩太行”冰雪运动、自在荒野山地运动引爆全网,黄围山景区跻身国家3A级旅游景区,三大康养精品片区撬动近4亿元社会资本“上山下乡”,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省级初审验收,全年接待游客人数突破500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达到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强,文旅康养产业成为陵川县最具活力潜力、最有发展前景的经济增长极。
统筹立新优旧,工业引擎日益强劲。年内原煤产量达到171.9万吨,礼杨新型工业园区精密铸造产业集群初具雏形,平城化工园区通过省级认定,中药材产业园区入选国家道地中药材产业集群名单,三大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7亿元,占全县地面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6.2%。开通5G基站316座,5G终端登网率全市第一,金隅冀东获批省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,天成化工认定为市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。全县规上企业达到31家,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家,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2家,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占比达到45.2%,企业生存力、发展力、创新力持续增强。
聚力巩固衔接,乡村振兴扎实推进。粮食总产量达到8500万公斤,34万亩“口粮地”实现连年丰产丰收。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,农产品十大产业集群产值实现“翻番”,达到35.1亿元,一产固投、一产增加值增速排名全市第一。建设实施了20万亩连翘野生抚育基地,3.5万亩党参、黄芩标准化种植基地,绿之金中药材精深提取项目按期投产,新发展药养融合、药旅融合示范村15个,以中药材为核心的“接二连三”融合发展模式初步形成。所有行政村集体收入突破10万元,顺利完成“两个高于”目标,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。
深化改革赋能,发展活力有效激发。在全市率先完成涉农国有资产整合,25.7亿优质资产实现股权转化,蹚出市县合作陵川路径。17大领域53项重点改革任务纵深推进,全方位培树了“零距离·心服务”政务服务品牌,行政许可全程可网办率达到100%,102项“一件事一次办”集成套餐提档升级。顶格落实助企纾困各项政策,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2.2亿元,帮助1000余户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10亿元,全年净增市场主体5100户,“四上”企业新增18家,3家企业成功挂牌“晋兴板”,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实现了立起来、活起来、强起来。(吴艳斐)